當前,我國綠色消費發展迅速,消費方式持續優化,重點消費領域成效顯著,為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撐。這種消費模式正從一種生活理念轉變為實實在在的市場行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12.4萬億元,同比增長4.6%。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18.2萬輛和30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0.4%和47.1%。京東數據顯示,今年4月1日至4月20日,家用電器(一級能耗)搜索量和銷售量同比分別增長40%和70%。隨著綠色消費政策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綠色家裝等綠色節能產品逐漸成為更多人的消費選擇。
隨著收入水平和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消費理念更加成熟理性,消費者從追求“性價比”到注重“綠價比”,從關注眼前到著眼長遠。近年來,我國多項綠色消費政策先后發布:2022年印發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強調,必須在消費各領域全周期全鏈條全體系深度融入綠色理念,全面促進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升級;今年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推動汽車、家電、家裝等大宗耐用消費品綠色化、智能化升級。這些政策為綠色消費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指引。
盡管成效顯著,但仍面臨相關政策有待完善、綠色產品市場尚不成熟、綠色消費觀念不夠深入人心等問題,對此,需要多措并舉,構建綠色消費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讓“含綠量”轉化為“含金量”。
強化政策支持。加強中央與地方政策銜接,實現地區之間綠色消費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的均衡發展與整體推進。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擴大綠色產品補貼范圍,對綠色技術研發企業給予稅收減免,支持中小企業綠色轉型。積極推動綠色消費信貸、保險等金融產品創新,如低息貸款、綠色消費保險等,充分減輕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的資金壓力,提升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能力。健全綠色消費制度框架,制定和完善綠色消費法律法規,將綠色消費納入法治化軌道。建立健全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完善綠色產品和服務標準,實施認證結果跨部門互認。積極參與國際綠色標準制定,推動我國綠色產品認證與國際接軌,提升“中國綠色產品”等認證的國際影響力。
優化市場環境。加強綠色消費市場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企業“漂綠”行為,依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利用區塊鏈技術建設全國性綠色產品溯源平臺,實現綠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全鏈條數據上鏈,開發“綠查通”監管小程序,提供綠色產品即時驗真服務。強化綠色產品供給能力,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升級,支持企業開展綠色設計、清潔生產,提升產品含綠量。完善重點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實現核心技術的協同攻關與共同使用,培育一批綠色消費領軍企業。
積極培育綠色消費文化。將綠色消費理念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通過設立校園環保實踐基地、開展社區綠色消費大講堂、完善機關單位綠色采購制度等途徑,形成基礎教育滲透、社會教育強化、公職人員示范的全鏈條綠色消費教育體系。發揮媒體和社交平臺的傳播優勢,利用互聯網平臺等宣傳渠道,通過開設綠色消費專題欄目、制作公益廣告系列短片等形式,向公眾普及綠色消費理念,提高公眾對綠色、環保認證標識的認知度。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m.szzhongru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