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基礎性、支撐性、引領性作用。節能降碳標準是國家節能降碳制度和政策實施的基礎,對提高能效、強化節能管理、引領技術進步、促進減污降碳、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截至2025年6月,我國現行節能國家標準314項,碳排放基礎和管理國家標準53項,其中強制性能效和能耗限額標準120項,基本建立起了具有中國特色、指標先進、實施有效的節能降碳標準體系。
“十四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扎實推進百項節能降碳標準提升行動,積極落實《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要求,不斷健全節能標準體系,擴大標準覆蓋范圍,提升標準技術水平,加快強制性能效和能耗限額等重點標準更新升級,全面支撐節能降碳目標,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能效標準普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十四五”期間,累計制修訂強制性能效標準24項,基本實現落后標準全面更新。空調、電動機等產品能效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國際領跑。
二是能耗限額標準引領產業升級。“十四五”期間,累計制修訂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39項,火電、鋼鐵、建材、化工、有色、煤炭等重點行業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全部升級。通過提高能耗準入要求、樹立能效領跑標桿,為扶優汰劣、分類精準實施設備更新和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依據,推動各行業企業積極采用先進適用節能降碳技術和管理措施。
三是節能降碳基礎標準不斷完善。全面更新能源審計、能源管理體系、能效對標、優化運行、能源績效評估、能耗在線監測等系列推薦性節能標準,為節能工作提供全新標準工具。“十四五”以來,已發布49項企業碳排放核算、產品碳足跡量化、項目碳減排評價等重點國家標準,實現企業碳排放核算國家標準基本覆蓋重點行業,初步解決碳排放核算“邊界不清、底數不明”等問題。
四是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中方專家牽頭修訂ISO Guide 84《標準中處理氣候變化議題指南》,分享我國節能降碳標準成果和良好實踐,促進國際國內協同。牽頭制定可持續金融術語、產品和服務、項目資產活動環境準則等系列綠色可持續金融國際標準,引導資金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組織研制ISO 24871《太陽能總輻射表性能測試方法》等系列太陽能國際標準,引領綠色低碳技術惠及全球。
“十四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大力推動節能標準與產業政策緊密結合,節能標準對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支撐作用不斷凸顯。
一是標準有力支撐節能降碳政策和制度實施。強制性能效標準為能效標識、節能產品認證和政府采購、節能產品所得稅優惠、終端用能產品能效“領跑者”、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等節能政策制度實施提供技術依據。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為淘汰落后產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節能監察、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高耗能行業能效“領跑者”等節能政策制度實施提供技術依據。
二是標準有效帶動綠色消費擴容。基于能效標準的能效標識制度有效支持消費者選擇購買高效節能產品,加快產品和設備消費市場綠色轉型。能效標識消費者認知率超過90%,為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和技術保障。中國能效標識已成為國際上實施范圍最廣、涉及市場規模最大、節能效果最好的標識制度之一。
三是標準倒逼節能降碳技術升級。《煉化行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30251-2024)大幅提高能耗限額指標,解決行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缺乏硬約束問題,有力加快高效電機、變壓器等節能設備和高效加熱爐、空氣預熱器等先進節能技術的應用。新標準實施后預計每年可實現上千萬噸標準煤的節能量。
“十五五”期間,節能降碳標準體系也面臨新的形勢,應進一步提升節能降碳標準質量、增加有效供給,更好發揮標準對節能降碳和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一是冷鏈物流、信息通信、新能源、低空經濟、機器人等新興領域需要更多節能標準供給,碳排放監測、核算、核查、報告與評估等工作也急需基礎通用國家標準。二是實現節能降碳技術與標準協同創新,需要進一步提升對節能降碳減污技術發展趨勢的預判能力,探索節能降碳標準超前指標,加速將前沿技術納入標準。三是節能降碳標準有效實施,需要拓展能效標識覆蓋范圍,提升監管效能,及時更新升級標準。四是提升節能降碳標準國內國際一致性水平,需要積極參與國際節能降碳標準協調合作,建立節能降碳標準、標識和認證國際互認機制。通過提升節能降碳標準質量、增加標準有效供給,必將更好發揮標準對節能降碳和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作用。
(作者:李愛仙,系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m.szzhongru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